选课类别:专业任务 | 教学语言:英文 |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课程层次:本科 | 获得学分:3.0 |
非常充实的一门课。虽然理论内容很简单实验签到主要是配环境且比较繁琐,但贯穿整个学期的课程项目收获很大。
这学期我们选的是写一个智能课程IDE,从学期初到学期结束一直以比较扎实、朴实无华的态度认真完成项目,中途体验到真实软工产品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数据库访问速度、多人实时协作、UI上的设计与妥协等,我觉得这门课的这个项目教给了我很多非书本上的东西。非常感谢队长和队友们,都十分靠谱,整个学期基本每一到两周一次会议,严格但氛围很好,平等交流,脚踏实地,队友们都超级优秀:)是我超喜欢的一次体验嘻嘻 大家都很负责
给分的话我是项目1.5Bonus,个人作业1Bonus,期末85.5总评98满绩。我觉得考的不难,都是PPT上的简单理解,也没有考太细节的东西。印象里没有考Lab内容。PPT两天时间过两遍足够了,关键名词手写几遍多记忆一下知识框架会高效很多。签到Quiz 可以AI全覆盖。老师讲课很清晰,但速度比较慢,下学期考试难度保持一致的话个人觉得可以平时不听课自习,考试前三天左右认真过两遍讲义即可。陶老师的口音很标准,可以用来练习听力。唯一的缺点是这学期Lab用的Teedy仓库我不太喜欢,比较杂乱,前端找起来麻烦,社区支持差。可能老师就是希望我们体验一下乱糟糟的代码Hhh
今年期末貌似还好,但是需要背很多东西,真的不想记东西。
期末占30%,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考了个八字图默写(8分)、individual presentation 的topic (3分)
听说往年期末很杀手,今年虽然也八股文但是貌似难度降了不少总分就还不错..抛去这个考试大课和lab讲的还是蛮清晰的
课程内容:
软工/OOAD 的 Lecture 都是这种雨露均沾深入不了的风格,当个知识点科普扫盲是可以的,作为你系学生总不能真的期望都大三下了还在大课上学 git 吧?Lab 基本也是这个感觉,每周配个工具的环境结束走人,连贯性不强。好好利用 Project 学一个新技术或者加深对旧技术的理解,就能算有不小的收获了。
给分:
总的来说还是可以看出陶老师有用心准备软工课程的,整体框架和之前cxh的相比改了不少(基本改成ooad2了lol),不过因为第一年带还是有一些或多或少的问题的。唯一希望的是你系能多建立一些连贯性强点的教学体系,不要每次都一个老师讲了三四年又换个新老师重头来过再从零开始试错,早点把自己的体系搭起来就不会每年都有那么多吐槽了。
比较怪异的课程。课堂上讲授的东西比较像科普讲座,实验课基本上是要求你在十多个不同的环境下写Hello world!。
Project横跨整个学期,任务量和分数占比都非常高。授课内容和大Project看似有关系,实际上对开发过程帮助不大。
期末考试是即使在寄系都独一档的闭卷超长课件随机部分默写测验,不好评价。